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
初次申請消字號備案,總會遇到磕磕絆絆的問題,常見的有申請流程、申請資料、申請周期等問題,本文將對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簡單概述,對即將進入消毒產品行業的企業做一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8-09 閱讀量:次
ECMO(體外膜肺氧合)體外循環套包是搶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關鍵醫療器械,通常屬于高風險的無菌醫療器械。這類套包的特點非常顯著:體積龐大(包含管路、氧合器、接頭等眾多組件)、制造成本高昂、并且由于工藝復雜和潔凈室產能限制,單批次的產量往往比較低。這些特點給其無菌保證和最終產品放行帶來了獨特的挑戰。一個核心問題隨之而來:鑒于無菌檢驗通常需要破壞性取樣且耗時較長(通常需14天培養),對于如此昂貴且產量低的ECMO套包,能否采用檢測滅菌過程中放置的 生物指示劑(BI)的結果來直接放行產品,從而規避無菌檢驗的成本、時間和對產品的損耗?這個問題牽涉到法規符合性、科學性和風險控制,需要我們仔細梳理相關的法規要求和實際操作。
在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無菌醫療器械,產品放行的規則不是企業可以隨意決定的,必須嚴格遵循國家法規和強制性標準。
1.《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及其相關附錄(如《附錄 無菌醫療器械》、《附錄 植入性醫療器械》)是基本要求。其中明確規定:企業應按照產品技術要求中確定的無菌檢驗項目和無菌檢驗方法開展無菌檢驗工作。這意味著,如果你的產品技術要求中規定了無菌檢驗是放行的必檢項目,那么你就必須執行,并且要使用規定的方法。這是放行產品的法定基礎。
2.產品技術要求是醫療器械注冊時提交的核心文件,由監管部門批準。如果其中包含了無菌檢驗的要求,那么企業就必須執行。沒有經過無菌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產品,法規上是不允許放行的。
生物指示劑(BI)是一種含有已知數量、高耐受性(通常對特定滅菌方式)的微生物(如枯草桿菌黑色變種芽孢)的裝置。它在滅菌過程確認和常規監控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它的主要功能并非直接用于產品放行。
(1)在滅菌工藝開發和確認(Validation)階段:BI用于挑戰滅菌設備,證明在最難滅菌位置和最差工況下,滅菌工藝能有效殺滅微生物,達到無菌保證水平(SAL)。
(2)在常規滅菌(Routine)運行中:BI隨產品一起滅菌,用于監測該次滅菌循環是否達到了預設的關鍵參數(如時間、溫度、濕度、氣體濃度)和性能指標(殺滅BI上的微生物)。它能及時發現滅菌設備的異常或裝載方式的偏差。
(3)它放置的位置很關鍵:通常放在滅菌艙內最難滅菌的位置(如管腔內部、大包裝中心),作為滅菌效果的直接指標。
(1)代表性差異:BI上使用的是標準化的、高耐受性的菌種。雖然經過科學選擇,但它不能完全代表產品上天然存在的、種類和抗性各異的實際微生物污染(生物負載 Bioburden)。實際產品的生物負載種類、數量和分布可能更復雜。
(2)位置差異:BI被放置在預設的“最難點”,但產品的不同部位、不同組件(尤其是ECMO套包這種結構復雜的產品)的滅菌效果可能存在差異。BI的結果不能絕對保證產品每一個角落都達到了無菌狀態。
(3)法規定位:如前所述,法規明確要求放行需依據產品的無菌檢驗結果。BI檢測結果主要用于評價滅菌過程本身的適宜性,而非直接證明該批產品的無菌性。 強制性標準GB 18279-2000(及其后續版本)也指出,產品放行需審核物理參數(過程參數)和生物指示物培養結果,由此評價滅菌過程的適宜性,但并未說BI陰性結果即可直接放行產品。
比較項 | 無菌檢驗法 | 生物指示劑(BI)檢測法 |
---|---|---|
目的 | 直接檢測產品或其代表性樣品上是否存在存活微生物,是法規要求的放行依據之一 | 監測滅菌過程的有效性,挑戰滅菌工藝在最難滅菌點的殺菌能力 |
對象 | 產品本身或其代表性樣品 | 標準化的、高抗性微生物載體(如孢子菌片) |
結果意義 | 判定該批產品(抽樣部分)是否符合無菌要求 | 判定該次滅菌循環過程參數是否達到預定要求并成功殺滅BI上的微生物 |
時間 | 長(通常14天培養) | 相對較短(傳統BI需數天培養,快速BI可幾小時) |
對產品影響 | 通常需破壞性取樣 | 不直接破壞產品(BI是獨立放置的) |
法規地位 | 產品技術要求規定的放行必檢項目 | 滅菌工藝確認和常規監控的必需項目,非直接放行依據 |
風險覆蓋 | 直接針對產品實際生物負載(抽樣風險) | 針對預設的標準化挑戰(無法完全代表產品各部位的實際污染) |
對于ECMO套包這類大型復雜器械,企業自建滿足要求的滅菌設施(尤其是EO滅菌)往往成本極高、難度極大,因此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滅菌公司進行滅菌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而法規對于委托滅菌情況下的無菌放行,有極其明確且嚴格的規定。
1.《北京市醫療器械滅菌工藝檢查要點指南(2023版)》中明確指出:產品如采用委托滅菌方式,不可采用生物指示劑放行方式,應通過產品無菌檢測進行無菌項目的放行。這條規定直接、清晰地回答了我們的核心問題:對于委托滅菌的產品(包括ECMO套包),絕對不允許僅憑BI檢測結果(無論是委托方還是受托方做的)來放行產品。無菌放行的唯一法定依據是產品本身的無菌檢驗結果。
2.為什么委托滅菌對此要求更嚴?這主要是基于責任主體和風險控制的考慮:
(1)責任主體:委托方(即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是產品質量和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即使滅菌過程外包,確保最終產品無菌的責任仍在委托方。
(2)過程控制風險:委托方對受托方的滅菌過程細節(如裝載方式、設備實時狀態、BI放置位置等)的監控和掌握程度,必然不如自建滅菌設施那樣直接和全面。僅依賴受托方提供的BI結果(即使合格)放行,委托方承擔的風險過大。
(3)法規符合性:如前所述,《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企業按產品技術要求執行無菌檢驗。委托滅菌不能免除委托方進行法定檢驗的責任。
既然法規要求明確,對于ECMO套包這類產品,如何在滿足法規要求的前提下,應對無菌檢驗帶來的成本高(破壞昂貴產品)、時間長(影響上市速度)、單批產量低(可檢樣品少)的挑戰呢?以下是一些需要重點考慮和實施的策略:
1.優化滅菌工藝確認(Validation):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在工藝確認階段,必須進行最嚴苛的挑戰,使用最大負載、最難滅菌的產品位置(內部管腔、大包裝中心)放置BI,并疊加最差生物負載(基于歷史數據的高水平),確保滅菌工藝能達到SAL 10^-6的要求。強大的工藝確認是后續過程控制和參數放行(Parametric Release,見下)的前提。
2.強化滅菌過程控制與監控:
(1)確保每次滅菌循環的物理參數(溫度、壓力、濕度、氣體濃度、時間等)必須嚴格符合經過確認的工藝參數范圍。實時監控和記錄這些參數至關重要。
(2)每次滅菌循環都必須按規定在預設的最難點放置BI,并進行培養監測。BI結果陰性是過程受控的重要證據。雖然不能用于產品放行,但它是重要的過程質量監控指標。一旦BI陽性,必須啟動偏差調查,該批次產品必須隔離并拒放。
3.嚴格控制生物負載(Bioburden):
(1)建立嚴格的生物負載監控程序。定期、按代表性取樣計劃測試滅菌前產品的生物負載水平(菌落總數)和抗力(如BI挑戰測試)。
(2)目標是使生物負載穩定且處于低水平。這不僅降低滅菌難度,提高無菌保證度,也是實施參數放行的重要條件之一。通過環境控制、人員操作、清潔消毒、物料控制等環節嚴格控制產品滅菌前的初始污染菌。
4.探索參數放行(Parametric Release):
(1)概念:參數放行是指在嚴格滿足特定條件下,可以依據對滅菌過程物理參數的實時監控結果(證明其完全符合已驗證的工藝參數范圍)來放行產品,而無需等待該批次產品的無菌檢驗結果。這是一種基于高度信心和嚴格控制的替代性放行方式。
(2)法規門檻極高:參數放行不是企業想用就能用的。它需要:
a.極其完善且成功的滅菌工藝確認(包含最差條件的挑戰)。
b.強大的、經過驗證的滅菌過程物理參數監控系統(實時、準確、可靠)。
c.穩定、低水平且受控的生物負載歷史數據和持續監控程序。
d.完善的設備維護、校準體系。
e.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支撐。
f.最重要的是,必須獲得監管部門的明確批準。企業需要提交詳盡的驗證資料和申請,證明其滿足參數放行的所有嚴苛條件,并獲得藥監部門的書面許可后,方可實施。 (注:當前國內參數放行主要應用于部分藥品和少數特定醫療器械,門檻非常高)。
(3)現狀:對于大多數醫療器械企業,尤其是委托滅菌的情況,實現并獲得批準參數放行難度極大。目前,無菌檢驗仍然是主流的、法規明確要求的放行方式。對于ECMO套包,短期內更現實的還是做好前述1-3點,并嚴格執行無菌檢驗。
5.科學規劃無菌檢驗抽樣:
(1)在滿足法規(如藥典無菌檢查法要求)和標準的前提下,結合產品風險、批次大小(即使很小)、歷史質量數據,科學制定代表性抽樣方案。目標是既能有效監控風險,又能盡量減少破壞性損耗。
(2)確保無菌檢驗操作嚴格按照標準(如《中國藥典》無菌檢查法)執行,避免假陰性或假陽性結果。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ECMO體外循環套包體積大、成本高、單批產量低,對于無菌項目,是否可以通過檢測生物指示劑的方式放行產品?
根據當前中國明確的法規要求,特別是結合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最新指南,答案是否定的。依據《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相關附錄的要求,企業應按照產品技術要求中確定的無菌檢驗項目和無菌檢驗方法開展無菌檢驗工作。依據《北京市醫療器械滅菌工藝檢查要點指南(2023版)》,產品如采用委托滅菌方式,不可采用生物指示劑放行方式,應通過產品無菌檢測進行無菌項目的放行。生物指示劑(BI)在滅菌過程中扮演著過程監控和驗證的關鍵角色,是評價滅菌過程適宜性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能替代法規要求的、針對產品本身進行的無菌檢驗作為最終放行的依據。這是基于科學的風險評估和法規責任的明確劃分。
面對ECMO套包無菌檢驗的實際困難(破壞成本高、時間長、批次小),企業需要著力于強化滅菌工藝確認、嚴格過程參數監控與BI監控、有效控制生物負載水平,并可在條件極其成熟且獲得監管部門批準的前提下,探索高門檻的參數放行路徑。但在當前法規框架下,嚴格執行產品無菌檢驗,仍是確保ECMO這類高風險無菌醫療器械安全有效上市、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的不可規避的核心要求。企業在進行相關決策時,務必以現行有效的法規為準繩,進行細致的評估和討論。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初次申請消字號備案,總會遇到磕磕絆絆的問題,常見的有申請流程、申請資料、申請周期等問題,本文將對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簡單概述,對即將進入消毒產品行業的企業做一
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是指醫療器械從規劃、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到使用、維修、維護檢測、報廢的全過程。而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和安全管理在整個壽命過程中占重
每年臨研人才市場最為熱鬧的3、4月份就要來了。很多粉絲朋友都是跟著我從CRA一路走到PM的,相信也有不少人下一個職業生涯的目標也是PM這個崗位。湊巧的是,我正好在前段時間經歷
眾所周知,醫療器械分為三類,一類采用備案制,二三類采用注冊制管理,等級越高,管理越嚴格。一類醫療器械都是免臨床的,因此備案工作比較簡單不繁瑣。而二三類醫療器械除免臨床產品
監查員行業人員流動性大,這就讓我們需要經常面對項目的交接工作,如何讓工作交接不出問題,接任CRA后面少填坑,讓后續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給大家提供以下五個要點
臨床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需要嚴謹的試驗設計,雙盲隨機平行對照臨床試驗仍是證據等級最高的原始研究。根據《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設計指導原則》(2018年第6號)(下稱《原則》),隨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50號),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時需要提交產品的檢測報告,并且注冊申請資料中的產品檢測報告應當由具有承檢資格的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出具
一類醫療器械注冊的說法,并不對。依據《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的規定,一類醫療器械產品屬于備案制,因此一類醫療器械備案的說法更為精準。眾所周知,國家嚴格管控醫療器械產品分類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工作以來,由于公司承接的有新建醫療器械公司的業務,也經歷過幾次新建公司的體檢福利。體檢的項目都比較常規,如血常規、尿常規和傳染病項目,雖然也是滿滿的一頁體
如何查詢中國醫療器械注冊證信息?對于臨床試驗想找競爭對手獲取臨床數據的朋友和想研發同類型醫療器械產品的開發人員來說,是生產企業比較關心的問題。因為收集這些資料一方面可以了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