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
初次申請消字號備案,總會遇到磕磕絆絆的問題,常見的有申請流程、申請資料、申請周期等問題,本文將對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簡單概述,對即將進入消毒產品行業的企業做一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7-25 閱讀量:次
重組膠原蛋白,這幾年在醫療美容、創面修復這些領域可真是火得不行。為啥?因為它比傳統的動物源膠原蛋白更安全(不用擔心病毒啥的)、更可控,效果也杠杠的。不過,這好東西要作為醫療產品上市賣,首先得弄清楚它歸誰管、按什么級別管,這就是咱們常說的“管理類別”。這步要是搞錯了,后面注冊申報可就全亂套了,白費功夫還耽誤事。所以啊,今天咱就掰開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怎么給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定類別”。這事兒啊,國家藥監局專門在2021年發了份文件《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分類界定原則》(通告2021年第27號),就是咱的“尚方寶劍”。咱下面說的,都圍繞這個文件來。
首先啊,咱得先搞清楚這產品到底屬不屬于醫療器械管。別一上來就琢磨是二類還是三類,那得是確定了它歸醫療器械管之后的事兒。
怎么判斷呢?核心就看兩點: 這產品是干啥用的?(預期用途)和 它靠啥達到這個效果?(作用機制)。
1.舉個例子,如果這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它主要的宣傳和設計就是為了診斷、預防、治療、監護、緩解疾病或者損傷,或者是為了補償身體結構功能的缺陷,那它大概率就屬于醫療器械的范疇了。比如,拿來修復燒傷燙傷的創面敷料,或者打進皮膚里填充皺紋的凝膠,這妥妥的就是醫療器械的目的。
2.但是呢,如果它里面除了重組膠原蛋白,還添加了明確的藥物成分(比如抗生素、生長因子啥的),而且這個藥物成分是起主要治療作用的,那這產品就可能被劃為“藥械組合產品”,得按藥品或者組合產品的特殊規則來管了,不能簡單按醫療器械走。這就復雜了,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還有一種情況,如果這個產品雖然叫“醫療產品”,但它實際的作用機制和預期用途,壓根兒不符合上面說的醫療器械定義。比如說,它主要就是個普通的保濕護膚品,雖然用了重組膠原蛋白,但沒宣稱啥特別的醫療功效,那它可能就不作為醫療器械管理了,該歸化妝品就歸化妝品管。這步判斷錯了,后面全白搭。
好了,經過第一步的“海選”,咱確定了這個重組膠原蛋白產品確實是按醫療器械來管理。那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給它定個“級別”,也就是管理類別。這個級別直接決定了注冊申報的難度、時間和監管的嚴格程度。記住一個大原則: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器械的管理類別,最低也是第二類,不可能按一類管。為啥?因為風險相對較高嘛。
具體定二類還是三類,主要看這幾個方面: 這玩意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特性)、長啥樣?(結構特征)、具體用來治啥病/解決啥問題?(預期用途)、怎么用?(使用形式)。咱結合常見的應用場景來說:
1.場景一:當“無源植入物”用。啥叫無源植入物?簡單說就是那些不靠電源、也不往身體里打能量,就是放進去或者埋進去的材料。比如用來填充乳房、墊下巴、或者修復骨缺損的重組膠原蛋白材料。只要是用作無源植入物,甭管吸收不吸收,一律按最高級別——第三類醫療器械管理!為啥這么嚴?因為放身體里面去了,風險最大啊。
2.場景二:當“止血材料”或者“防粘連材料”用。比如手術中用來止血的海綿,或者防止術后組織黏連的膜。這時候,關鍵就看它會不會被身體吸收以及用在哪兒:
(1)如果這個材料能被身體部分或者全部吸收掉,或者是直接用在身體里面的(比如腹腔手術止血),那對不起,風險高,還是得按第三類管。
(2)如果這個材料不會被身體吸收,而且僅僅用在身體表面(比如皮膚表面割傷的小口子止血),那風險相對可控,可以按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
3.場景三:當“醫用敷料”用。這是現在重組膠原蛋白應用最火的一塊,各種“膠原貼”、“敷料”。怎么分類呢?
(1)核心看它接觸的創面深度和吸收性。如果產品宣傳用于慢性創面(比如老爛腿、糖尿病足潰瘍),或者會接觸到真皮深層甚至更深組織的創面,或者雖然用于普通創面但材料本身會被人體吸收,那通常風險較高,需要按第三類管理。
(2)反過來,如果這個敷料明確不會被人體吸收,而且只用于非慢性創面(比如普通擦傷、淺二度燒傷、醫美術后修復),并且不接觸真皮深層及以下組織,那就可以按第二類醫療器械來申報。網上很多討論的“二類械字號面膜”能批下來,基本就是符合這個條件。
類別(二類或三類)定下來了,還沒完呢。咱還得給它找個“身份證號”,也就是分類編碼。這個編碼決定了產品在《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里的具體位置,也關聯著需要提交哪些技術資料。
1.分類編碼怎么找?得根據你產品的具體預期用途,去翻《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這個大部頭。比如,如果是止血材料,就去目錄里找“14 注輸、護理和防護器械”下面的相關子目錄;如果是創面敷料,也在這個大類下面找對應的。這一步有時候需要點經驗,或者咨詢專業人士/藥監部門。
2.確定了類別(二類或三類)和分類編碼,注冊申報的路徑也就清晰了:
(1)按第三類管理的,得向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提交注冊申請,審批最嚴格,時間也最長。
(2)按第二類管理的,則是向產品生產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注冊申請,相對國家局會快一些。
你看,給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定類別,其實是個有章可循的“技術活”,關鍵就是吃透那份《重組膠原蛋白類醫療產品分類界定原則》(2021年第27號)。咱再捋一遍核心步驟:
1.先定性:看預期用途和作用機制,確定它到底屬不屬于醫療器械管?是純器械?還是藥械組合?或者壓根兒不是器械?這是基礎。
2.再定級:確定歸器械管后,結合材料、結構、用途、用法,最低按二類起。重點看應用場景——植入物必三類;止血防粘連看吸收和體內外用;敷料看創面類型和吸收性。
3.后編碼:根據具體用途查《分類目錄》定編碼,明確注冊路徑(報國家局還是省局)。
整個過程,核心就是風險控制。藥監局把規則定得這么細(比如體內用、植入用、會被吸收的通通歸三類),就是為了確保產品的安全有效,讓咱老百姓用著放心。企業在研發產品前,務必先把這分類問題琢磨透,能省掉后續一堆麻煩,少走彎路,產品上市的路也能更順暢。希望這篇大白話的解析,能幫你把這關鍵一步整明白!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初次申請消字號備案,總會遇到磕磕絆絆的問題,常見的有申請流程、申請資料、申請周期等問題,本文將對申請消字號產品流程及費用簡單概述,對即將進入消毒產品行業的企業做一
從事醫療器械注冊的小伙伴們可能都為同一個問題苦惱過,那就是醫療器械注冊單元的劃分。企業所設計開發出的產品,其所包含的產品范圍,是否可通過一個注冊單元完成注冊,從而
醫療器械的使用壽命是指醫療器械從規劃、設計、生產、銷售、安裝調試到使用、維修、維護檢測、報廢的全過程。而醫院使用的醫療器械的應用質量和安全管理在整個壽命過程中占重
臨床研究協調員(全稱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簡稱CRC):指經主要研究者授權,在臨床試驗中協助研究者進行非醫學性的相關事務性工作,是臨床試驗的參與者。 臨床試驗現場管理組
隨著醫療器械出口的日益增長,根據市場的需求各醫療器械生產廠商需要符合國家和地區的質量體系法規越來越多,所以經常會碰到出處于不同法規或標準的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及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作為CRC的我們,自認為對CRA其實已經很了解了,但是在我們工作過程有一個角色平時接觸不到,但是卻又繞不開躲不過,尤其是面對滿屏EDC query的
脫落是每個臨床試驗中都會出現并且也最讓人頭痛的現象。但是是什么原因引起脫落而我們怎么才能減少脫落呢?那么我們來談一下,項目中常見的脫落問題,希望能為各位項目人員提
剛接觸醫療器械CRO行業的小伙伴,在學習文件法規資料的同時,常看到一些英文類專業名詞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看看常見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專業術語......"
醫療器械注冊證是依照法定程序,對擬上市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決定同意其銷售、使用后發放的證件,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一制定。"
病例報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是按照臨床試驗方案的要求設計的書面文件,用于記錄和報告每一名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的數據,這種文件一般采用表格(紙質或電子)的形式。"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