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備案要求及常見問題分析
2019-12-01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簡稱機構)開始實行備案管理。本文結合機構備案平臺構建思路,著重介紹了備案平臺的結構組成以及相關要求,梳理了機構備案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對機構
來源:醫療器械注冊代辦 發布日期:2025-07-19 閱讀量:次
乍一看,體外診斷試劑(IVD)的臨床試驗,特別是定性檢測,好像統計確實挺簡單的,不就是算算靈敏度、特異度嗎?Excel拉個表格,公式一套,結果就出來了。不少企業為了省點錢,想著讓公司里懂點Excel的注冊專員或者研發人員,或者外包給合作的研究團隊里非統計專業的人順手就給做了。聽起來挺合理,但這事兒真能這么干嗎?咱們看看實際情況和規定。
1.基礎指標的計算:沒錯,對于定性檢測(比如結果是陰性/陽性),核心就是構建一個2×2表(金標準陽性/陰性 vs 試劑陽性/陰性),然后計算靈敏度(真陽性率)、特異度(真陰性率)這些基礎指標。公式確實不復雜。半定量檢測(比如結果分等級+/-/++/+++)則是用R×C表算符合率,本質上也是計數和比例。
2.法規的要求:關鍵點來了!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里明確要求: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應建立在正確、完整的數據基礎上,選擇適當的臨床評價指標,并采用適當的統計模型進行分析。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統計分析是為了確認靈敏度、特異度等指標達到了可接受的水平,這涉及到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
3.“簡單”背后的復雜性:問題就出在“確認”和“達到”上。怎么知道算出來的靈敏度95%是可靠的?95%跟要求的90%比,是“顯著”高于嗎?還是可能只是運氣好?這就涉及到:
(1)樣本量夠不夠?樣本量不是隨便湊個數就行,需要根據預期的靈敏度/特異度、允許的誤差(置信區間寬度)等,用統計學方法估算出來的。非統計人員可能知道要算樣本量,但未必懂得選擇正確的公式和參數。
(2)置信區間怎么算?光報一個點估計值(如靈敏度95%)是不夠的,必須報告其置信區間(如95% CI: 92.5% - 97.5%),以體現結果的不確定性。不同情況(樣本量大小、比例高低)下置信區間的計算方法不同。
(3)假設檢驗怎么做?要證明你的試劑性能不低于某個標準(比如靈敏度不低于90%),需要進行單組的優效性檢驗(或非劣效檢驗)。用什么檢驗方法(如精確二項檢驗、卡方檢驗)?顯著性水平(α)設多少?這些都需要統計學專業知識來判斷。
(4)數據不一致怎么辦? 當你的試劑結果和金標準或對比試劑結果不一致時,需要分析原因。法規明確要求,確認是誤差導致的不一致結果,不應納入最終的統計分析。判斷哪些該剔除,需要嚴謹性。
(5)軟件使用和代碼規范:最新的《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數據遞交要求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強調,如果使用了統計軟件(即使只是菜單操作),需要注明軟件名稱和版本號。如果使用了程序代碼,需要提供代碼文件并說明運行環境和方法,確保審評人員能復現結果。非專業人員可能難以規范地做到這點。
1.方法選擇錯誤:這是最大的風險。比如,該用精確二項檢驗的時候用了卡方檢驗(卡方檢驗對樣本量有要求,樣本量小或期望頻數低時不適用);該計算配對設計的指標(如陽性/陰性符合率、Kappa值)時,錯誤地當成獨立樣本處理;定量數據該做相關回歸或Bland-Altman分析時,只簡單算了算均值差。方法用錯,結果再漂亮也是無效的。
2.樣本量不足或估算錯誤:樣本量算小了,可能導致即使產品性能達標,統計結果卻顯示“不顯著”(假陰性);算大了則浪費資源。非統計人員可能僅憑經驗或參考同類產品,未進行嚴格的統計學估算。
3.忽略置信區間和假設檢驗:只報告點估計值(如靈敏度95%),不報告置信區間,或者根本不做假設檢驗去證明結果優于預設標準。審評老師會認為證據不足。
4.數據處理不當:對異常值、缺失值、不一致結果的處理缺乏依據,或者錯誤地將應剔除的數據納入分析,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5.結果解讀偏差:對統計結果的P值、置信區間理解不深,可能導致過度解讀或解讀不足。比如P值大于0.05就認為“沒差異”,忽略了實際差異可能具有臨床意義(但統計未檢出)。
6.數據遞交不合規:未能按照最新要求(如《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數據遞交要求注冊審查指導原則》)提供完整的統計分析說明、軟件版本信息或可復現的代碼,導致審評延誤甚至發補。
7.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里說的很到位,非統計背景人員操作軟件,“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審評老師針對統計方法提問時,可能無法從原理層面進行清晰解釋和辯護。
1.核心結論:對于需要注冊審批的IVD臨床試驗,統計分析工作由非統計學背景人員(無論是企業自行員工還是授權的研究團隊成員)獨立完成,風險極高,通常不可行。 主要原因在于法規對統計分析的嚴謹性要求(包括方法選擇、樣本量估算、假設檢驗、置信區間、數據遞交)已遠超基礎計算層面,需要專業的統計學知識來保障。
2.可能的“折中”情況(但仍需謹慎):
(1)極簡單的研究(非關鍵性預實驗):比如企業內部對某個改進進行小范圍初步驗證,結果僅供內部參考,不用于注冊申報。這種情況下,非統計人員做基礎計算可以接受,但也要注意方法正確。
(2)在專業統計師指導下完成:企業或研究團隊的非統計人員,在具有醫療器械注冊經驗的專業生物統計師的全程指導下(包括方案設計時的統計部分撰寫、樣本量估算、分析計劃制定、結果復核解讀、報告撰寫、應對發補)進行操作。此時,統計師承擔了方法論和結果可靠性的責任,非統計人員更多是執行具體操作(如數據整理、按指導運行軟件)。這需要統計師深度參與,成本可能并不低。
(3)僅限于數據整理和基礎描述:非統計人員負責數據清洗、整理、制作基礎表格(如2×2表,R×C表),描述性統計(如計數、百分比)。但關鍵的推斷性統計分析(假設檢驗、置信區間估計)和結論部分,必須由統計師完成。
1.尋求專業支持:最穩妥的方式是聘請具有醫療器械(特別是IVD)臨床試驗經驗的生物統計師(Biostatistician)。他們熟悉法規要求、常用統計方法、審評要點,能夠:
(1)參與方案設計,撰寫統計部分(包括樣本量計算依據和方法);
(2)制定詳細的統計分析計劃(SAP);
(3)指導或完成數據管理和分析;
(4)撰寫規范的統計分析報告;
(5)有效應對審評中的統計學問題。
2.選擇專業CRO:委托給像思途CRO這樣具備完善生物統計團隊和專業經驗的合同研究組織。專業CRO能提供從方案設計到統計報告的全流程服務,確保符合法規要求。注意:這里僅按你要求提及思途CRO作為專業服務提供方的例子。
3.內部培養(長期策略):對于大型或有長期研發計劃的企業,可以考慮培養或招聘具有生物統計背景的人才,專門負責臨床試驗的統計工作。
體外診斷試劑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基礎計算確實不難。但國家法規的要求遠不止于計算幾個百分比。它強調在正確的數據基礎上,用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嚴格的推斷(包括樣本量估算、假設檢驗、置信區間),以科學地確認產品性能達到預設標準,并且分析過程要可追溯、可復現。這些環節都高度依賴專業的統計學知識。企業自行或授權非統計背景人員操作,極易在方法選擇、樣本量、檢驗、解讀、數據遞交等環節出錯,導致臨床評價結論不可靠,增加注冊失敗風險,甚至可能因不合規被發補或退審。因此,為了保障臨床試驗數據的質量、結果的可靠性以及注冊的順利,將統計分析工作交給具備醫療器械注冊經驗的專業生物統計師或團隊(如思途CRO的專業統計服務),才是最可行、最合規、最穩妥的選擇。別為了省小錢,耽誤了產品上市的大事。
站點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本站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相關處理。
鄭州思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醫療器械產品政策與法規規事務服務,提供產品注冊備案申報代理、臨床試驗、體系建立輔導、分類界定、申請創新辦理服務。
2019-12-01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簡稱機構)開始實行備案管理。本文結合機構備案平臺構建思路,著重介紹了備案平臺的結構組成以及相關要求,梳理了機構備案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對機構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與藥物臨床試驗在研究方法、統計方法、法規、程序等方面相近。藥物的致效機理基本相同,醫療器械的作用機理千差萬別,因此,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與藥物臨床試驗
本文章主要從筆者作為CRA在SSU階段進行合同擬定以及推動審核過程中積累的心得,來跟大家分享下,如有錯誤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
經常有朋友問什么產品無需進行臨床試驗?小編就在這簡單的說一下關于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的免臨床和臨床評價。如果有什么不對的地方或者漏缺的,麻煩大家多多留言共同探討!"
90%的人忽略了女性CRA晉升到PM/LM/QM的難度,因為身體差異和社會歧視等因素,很多女性CRA晉升到manager的途徑其實是比較有限的,因此需要做好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才行。
知情同意,指受試者被告知可影響其做出參加臨床試驗決定的各方面情況后,確認同意自愿參加臨床試驗的過程。改過程應當以書面的、簽署姓名和日期的知情同意書作為文件證明。對
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應當提交臨床評價資料,雖然《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修正案》)中提及
在臨床試驗中扮演著”大管家”這個角色的CRC,將越發舉足輕重。一個專業的CRC能協助研究者、申辦方有效高效地完成臨床試驗,作為一名合格的CRC,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邏輯思維好
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是初步的臨床人體安全、有效性的評價試驗。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醫療器械的研發逐年增多,提高醫療器械臨床研究水平顯得更加重要。醫療器械的門類、功效非常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相關藥械企業為滿足診斷需求,加速研發生產新冠肺炎診斷產品;特別是作為確診新冠肺炎的主要產品——體外診斷試劑,國家藥監部門對其注冊申請啟動了應
行業資訊
知識分享
八年
醫療器械服務經驗
聯系思途,免費獲得專屬《落地解決方案》及報價
咨詢相關問題或咨詢報價,可以直接與我們聯系
思途CRO——醫療器械注冊臨床第三方平臺